小九直播杏彩体育

小九直播杏彩体育

商务部介绍机电科学技术产品出口及吸收利用外资情况

来源:小九直播杏彩体育    发布时间:2024-08-17 02:12:31

   7月30日,商务部在北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产业司司长张骥、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孙鹏介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当前吸收利用外资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7月30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孙鹏出席发布会,重点介绍当前我国机电和科学技术产品出口、加工贸易情况及吸收利用外资情况,办公厅副主任沈丹阳主持。实录如下:

  沈丹阳: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普遍关注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包括商务部所主管的外贸、外资、对外投资等各方面工作。7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例行发布会上曾简要向大家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商务工作的总体情况。应媒体朋友的要求,今天特别邀请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张骥司长以及外资司孙鹏副司长两位,向大家详细的介绍有关机电和科学技术产品出口、加工贸易以及利用外资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

  张骥:谢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今天特别高兴有机会简要地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机电产品是占我国份额最大的一类商品,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的占比都在一半以上,今年1-6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58.8%,机电产品进出口的走势变化绝大多数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加工贸易是涉及沿海,还包括部分内地的重要的贸易方式,这也是我们司的业务。下面,我就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这两类,一种是产品、一种是贸易方式的情况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总体上讲,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受到了严重冲击。在经历了前期自由落体式的下降以后,目前跌势有所缓解,处于低位振荡的态势。按照海关的统计,1-6月份,全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是5149.1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跌幅小于全国外贸速度的2.2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的出口是3066.8亿美元,同比下降21.2%,降幅比全国外贸出口的中等水准要少降0.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的进口是2082.3亿美元,同比下降21.5%。现在机电产品出口在外贸产品当中的占比上升到58.8%,加工贸易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是4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6月份的统计是38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其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是2501.8亿美元,同比下降22.3%,进口是1316.6亿美元,同比下降29.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85%左右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以IT产品为基本的产品。1-6月份进出口2842.7亿美元,下降22%,出口1543.2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进口1299.5亿美元,同比下降22.9%。

  通过对1-6月份出口情况的分析和初步得出的结论,我们概括有五个方面的看法:

  第一,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从1985年到2008年,我们的机电产品的出口年均速度是30%,长期处在高增长的阶段。今年以来,包括去年四季度开始,速度开始明显的减缓,出现了垂直下落的情况。这个严重的冲击大多数表现在下面几个维度:一是出口增速方面,出现了二十多年来首次负增长,而且跌幅比较大。1985年-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平均速度是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平均速度是33.5%,加工贸易的平均速度是25.9%,从去年年底慢慢的出现负增长,今年1-6月份都是负的,分别为-21.1%、-21.3%、-22.3%。二是从出口市场看,主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是全面下跌的态势。三是从大类商品看,基本上覆盖主要的商品,1-6月份家电及消费类电子、航空及零部件、金属加工机床、汽车及零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通信设施、集成电路、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九大类商品出口都是下降,分别下降22.4%、35.8%、31.3%、38.5%、21.9%、14.4%、17.7%、21.5%和18.3%。这样的情况过去从来就没遇到过。四是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时出现大幅度的下降。1-6月份我国机电产品一般贸易的出口是902.4亿美元,这主要是以民营国有企业为主体,到第三世界国家居多,下降23.7%,加工贸易出口1966.5亿美元,同比下降22.3%。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从6月份慢慢的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的迹象。一是按照海关的统计看,机电产品出口已经连续8个月负增长,跌幅在20%上下,收窄的趋势不是特别明显。从加工贸易角度看,从6月份进口的增长情况看,降幅有所收窄。大家都知道,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首先是虚拟经济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我们的祖国来说,首先是对加工贸易方式的影响,从沿海往中西部逐步传递,从车间型的企业受影响最大,然后向工厂型、营销型的企业传递。现在回稳或者收窄的情况也是这样倒过来的,也有一个传递过程,原来受影响最早、最大的,目前收窄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加工贸易当月的进口与后两三个月的出口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1-6月加工贸易的进口降幅是逐步收窄的,1月份是-48.3%、2月份 -29.7%、3月份-28.9%、4月份-27.4%、5月份-27%,6月份是-19.7%,预示下一步加工贸易出口跌幅会有所趋缓,但是一般贸易还不是太明显,但这也是一个信号,还有待观察。二是从企业订单情况看,据汽车、家电、机床、机械等14个行业协会反映,现在企业的困难还是外需萎缩的问题,订单全年会降幅在20%甚至更多。三是从目前参加国际展会的情况看,采购商大多是持观望的态度,我们对国际和国内展会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现在成交的情况和往年比也是下降20%左右。

  第三,目前外贸遭遇的这些困难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问题即使没有这场危机也迟早会到来,是外因通过内因放大了它的冲击力,这是我们对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的一个基本看法。虽然有国际需求萎缩的情况,但是也与我们粗放的增长方式、结构性的长期积累的问题相关的。从主体上看,明显的对车间型的企业、两头在外的,对工厂型的冲击相当大,对于真正营销型的企业两头都能延伸出去,研发甚至自己有品牌,对于这样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应对的主动性比较强。我们感觉到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做支撑,没有自己的自助品牌影响力,靠数量、靠低成本扩张起来的庞大制造能力支撑的出口能力的基础是不牢的。

  第四,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如果应对得当,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从几个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

  一是机电产品需求比较大,现在谈出口首先要有需求,没有需求既谈不上增长,也谈不上结构。我们认为机电产品依然是世界贸易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现在机电产品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已经从1989年的30%上升到42%,而且层次非常多,适应不同类型的企业开拓。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觉得是有空间的。

  二是从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来讲,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中国承接转移的综合优势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比拟的。现在到越南去的、到缅甸去的都有一些回归,因为还是要靠综合的优势。

  三是从市场份额看,虽然对欧美我们出口市场的增速是在下降的,但是市场份额是稳中有升的,按照美国海关统计,1-4月份美国从我国进口机电产品占它的进口机电产品的比重是25.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1个百分点。欧盟1-3月份的数据,我们机电产品占它进口机电产品比重的28%,上升了1.7个百分点。

  四是从自身的动力来看,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优势依托的是产业,我国的机电工业具有比较强的优势,配套体系很完整,而且在原材料、物流、基础设施各方面都比较完备,从低端到高端的产业集群也比较完整。尤其是我们的成套设备,大型单机都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复合密集型的特点。在应对这场危机当中,订单不降反升,我们现在了解到已经签完合同的,只要中国带资出去,就有1000亿美金,还有1000亿美金的项目正在跟踪洽谈。

  五是从政策环境来说,现在国家采取了支持出口的政策,效果也是明显的。

  第五,支持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增长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发挥重要作用。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五次提高,现在恢复到17%的机电产品已经占到所有机电产品的70%;国务院批准了“421”专项,支持成套设备出口。目前我们在手的71家企业1028亿美元,都已经签订了正式合同,项目数是391个,国别85个,电力设备占29.8%、通信设备占25.5%、石化设备占23.1%、铁路装备占8.3%、冶金装备占4.6%、建材装备占2.4%,其他的4.8%,这些都具有非常强的优势,都在国际公开竞标当中我们中标的,而且是直接和发达国家的公司竞争得来的。这个产品还有一个特点,不会有任何贸易摩擦,而且带来的还是感谢。一个月前,在人民大会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州长感谢中国人民,把动车组出口给他们,质量非常好,价格合理。

  加工贸易方面的政策,现在也是按照国务院的“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的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压力、改善了环境。去年底暂停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保证金台帐“实转”,并将1730个轻纺类商品从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剔出,涉及加工贸易出口300多亿美元,减少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占压200多亿人民币,而且稳定了企业的预期。此后,我们又两次发布公告,将106个不属于“两高一资”的10位海关编码,从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剔出。另外,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提供便利化,降低了内销的缓税利息率,由原来的6.12%,降到现在的3.6‰,对企业来说也减轻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再有就是对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的功能进行了拓展,现在对企业来说,在出口加工区里不仅能够搞加工,而且可以实现保税物流、配送等诸多方面的功能,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的利好消息。

  我们和美国顺利签订了《中美关于经验证最终用户现场访问问题的换函》,就是VEU的问题,为双边的高技术交流奠、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总之,现在在政策方面,从保险上、从融资上、从出口退税率、从贸易便利化上、从开拓市场,以及应对贸易摩擦方面,我部和有关部委一起共同努力,使企业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孙鹏:大家早上好。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继续呈现下降的走势。1-6月,全国非金融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设立企业1.0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430.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8.4%和17.9%。同期,全国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5.01亿美元,同比下降48.3%。

  从外资的产业分布来看,服务业领域下降幅度比较大,制造业下降的幅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7.7%。房地产领域实际使用外资的下降,是服务业外资的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1-6月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0.1%,下降幅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但是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的降幅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它们的降幅分别是13.9%、16.1%和28.3%,高于制造业的平均降幅4个、6个和18个百分点。

  从外资的区域分布来看,中部地区下降最多,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情况要比中部和西部好一些,下降幅度低于中西部。1-6月,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下降31%,降幅比全国高16.2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6.4%,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下降26.5%,降幅比全国高8.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6.6%,同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

  从外资的来源地来看,主要投资来源国和地区对华投资普遍下降,按累计对华投入金额计算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中,有七个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出现下降,其中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韩国、英国等六个国家和地区降幅超过两位数,日本对华投资下降7%,荷兰、法国、德国分别增长34%、8.8%和1.3%。

  从外资的进入方式来看,外资并购所占比重略有所上升。1-6月,我国共批准外资并购项目329个,下降25.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亿美元,下降1.4%,但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2.4%,相对提升了0.7个百分点。

  从银行业吸收外资的情况来看,刚才已经介绍了,银行业吸收外资下降幅度比较大,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14.1亿美元,同比下降45.7%。

  尽管我刚才介绍的上半年的外资情况数据都不是太好。但是从6月份的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比较积极的迹象。6月当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下降6.76%,下降幅度已经明显收窄,而且当月合同外资自今年以来首度出现正增长,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现象。

  具体来看,6月当月,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和合同外资都出现了同比正增长,我国吸收外资的主要地区--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下降仅4%。一些重点的对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大幅度回升,如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台湾省都出现了同比增长。

  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今年以来企业的利润水平、进出口下降显而易见,工业产值有所下降,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仍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此外,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税收实现了增长,占全国税收比重也有所提高。

  从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6.7亿美元,同比下降1.92%,下降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吸引外资方面情况要好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外商投资集聚地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同期,国家级开发区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缴纳的税收和进出口各项经济指标也都好于全国水平。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情况。上半年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外资走势完全是相反的,一直呈现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406家,新增从业人员29.7万人,其中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从业人员23.9万人,新增加的经过培训后从业的人员10.1万人。上半年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5%。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有6673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121.5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从业人员98.9万人,经培训后的从业人员29.6万人。从2005年以来,累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35.1亿美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个问题请问张司长,关于大型成套机电产品出口的支持政策,您刚才提到的“421”专项1028亿资金,请问后续是否还有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及71家企业的所有制成份能否介绍一下?比如有哪些具体的企业,国有企业占多少?民营企业占多少?第二个问题请问孙司长,6月份FDI已经是降幅收缓,据你长期从事外资管理的经验,请预测一下今年下半年什么时候会出现同比再增长的趋势?

  张骥:首先我要说明一点,这个资金不能叫做财政资金,“421”是一个出口信用保险额421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的保险机构,按照国际规则评定项目的风险,在风险可控或基本可控的前提下,愿意给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之后再与各类银行协商融资。目前这个资金即使超过的话,国家也明确比照这个方式执行。这个模式,我个人理解是“带资创造外需拉动内需的模式”,这是符合保增长的,也是双赢的模式。国外很多国家有这种需求,但是目前流动性的短缺没有资金,短期有困难,中国提供帮助,给予一个远期付汇的方式,让他10年甚至12年以上付款方式,就变成了很现实的有效需求,我们企业是“带资”参与竞争,中标以后,机构保险,各类银行按照商业运作来提供融资,然后企业按照这个方式去履约,因此不是财政资金的问题。

  第二个关于企业性质的问题,从我们司的角度,已经不太注重是国有、民营、外资或者是股份制,各类企业都是国民待遇,所以没有太细分企业性质。这71家都是具有相当竞争能力、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中型企业,里面很多也是上市公司,这里面独资的成份比较少。

  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造成欧美需求萎缩同时,实际上第三世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仍然是旺盛的,虽然目前缺乏资金,但是长期来看这都是有效的需求,是很可贵的终极需求。我们这时候采取这种模式,能够使我们的企业发挥优势,同时也满足了对方的需要。

  孙鹏:坦率地说,对下半年吸收外资做出预测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从去年10月份到目前为止,中国吸收外资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中国吸收外资的下滑。下半年如果国际的金融环境没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甚至持续低迷,中国吸收外资肯定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下半年我国吸收外资的趋势首先取决于外部环境,取决于主要投资国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主观上也取决于各级政府所做的工作、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果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好转,在各级政府有效应对和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吸收外资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会有所减缓。

  新华社记者:第一目前制造业相关的货物贸易出现连续下滑,但我们发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却具有一定潜力,出现较好的增长势头。请问商务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国家及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哪些政策扶持这个产业发展?第二个问题,欧盟昨天对我国的钢管采取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措施,请问张司长这个决定会对我们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孙鹏:我先回答关于外包的问题。服务外包产业目前是快速增长的新兴的产业,也是国际服务领域产业转移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产业引擎,中国非常重视服务外包产业,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增长30%多,而且一直以来增幅都持续在25%以上。服务外包产业增长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国家具有承接服务外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一些要素条件和优势,比如说我们有很好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国内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人才的基础;第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外包产业发展高度重视,都认为这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特别是高素质人员就业的重要方面,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支持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第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应对危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客观上也把非核心的业务向外转移,这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基于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抓住机会,把我们的服务外包产业尽快发展起来。

  关于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政策,今年商务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税收政策方面,在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符合条件的外包企业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对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这样一些税收的政策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第二,劳动工时政策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允许20个示范城市的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的劳动工时。

  第三,人才培训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或者培训机构,每新录用或者培训一名大学生,而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央财政分别给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具体财政支持。

  第四,在电信便利化方面,工信部出台了具体办法,完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信服务效率。

  第五,在通关便利化方面,海关总署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相应的通关便利。

  这样一些政策对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都会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张骥:我们注意到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在增加,保护主义正在抬头,目的就是自救自保。中国政府是明确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严格按照WTO规则在开放的情况下共同竞争,这样经济复苏才能更快。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将使我们企业增加成本,难以进入,带来了很多损失,尤其是签了合同,有长期关系的,影响更直接。关于这个问题,我部公平贸易局他们具体参与应对。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一是表示反对,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都是反对的;二是我们将会积极按照WTO有关争端解决机制、有关规则来积极应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司长刚才提到机电产品现在主要问题还是外需萎缩,您相信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那么您是否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结束之后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还有望回到之前30%的平均增长速度,还是说这样的调整会是更长期的过程?我们怎么样来做结构调整的工作?孙司长刚才您提到服务业的外资下降比制造业的幅度更大,这是不是主要由于房地产这样一些主要服务行业外资下降比较大的原因,商务部是否建议在类似房地产这样的行业采取一些特殊的鼓励外商的措施或者放宽之前的一些限制?

  张骥:机电产品在过去近25年来实现了30.9%的高速增长,但如此速度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我们感觉到这个速度主要是两个力量推动的,一个是内生的力量,这个反映在2000年之前。二是外来的力量,2002年我们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后,在高基础上,增量是一年一千亿美元,这是国际转移的结果,转移带来了突飞猛进,突飞猛进带来了很多后果,包括环境问题、土地问题,同时也有贸易摩擦的问题、外汇顺差问题。今后,内生质量不足以支撑这样高的速度,后面的转移也不足以支撑这样高的速度。

  第一,我认为国际需求不会像过去那么大了。最近五年,欧美金融扩张带来的需求,我认为会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的回落会传递给第三世界和新兴经济体,石油、矿产资源的价格回落到正常。第二,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也不会继续保持那么迅猛的势头。第三,今后的增长是靠生产方式的升级,生产结构的转变。我国52类机电产品出口量已经世界第一了,占比大多在15%-30%。另外,我们更需要质量,目前要依靠转变增长方式为国民福利多做贡献,不管是出去多了还是少了,主要是换来了什么?我们觉得应该换来更多的利润,而不仅仅是一个总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前景广阔,仍然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不会是30%,但是我个人认为肯定高于GDP、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水平,也要高于外贸出口的平均水平。总之,我认为会回落,但是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孙鹏:外商投资的房地产企业是我们国家房地产行业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整个行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对于房地产领域外资下降问题,商务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这个情况一直密切关注,也在进行调研。目前商务部对房地产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措施,我们会按照现有的产业政策引导外资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同时也会规范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和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国际商报记者:在采访中有专家说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我们的机电产品尤其是成套设备是占有优势,但是在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这些国家会觉得我们的机电产品占了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有专家预测在下半年我们机电产品出口在发展中国家会遇到大量的贸易摩擦,请问您对此怎么看?另外有一个问题想问孙司长,你刚才说6月份当月外资降幅收窄,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和合同资金情况环比都出现增长,您介绍了东部地区增长4%,可不可以介绍一下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另外,重点国家美、日、韩、德、台湾同比也出现了增长,他们的投资是增加的吗,或者说他们是新增的投资还是后续追加的投资?

  张骥:我认为和发展中国家也好、新兴经济体也好,我们大型成套产品会不会产生摩擦?会不会产生利益冲突?当产品是互补性的,给它带来好处的时候,更多是欢迎。我们的机电工业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决定我们与发展中国家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我们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和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在竞争,在质量、售后服务各个方面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对他们来说价格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好处,而中国这方面刚好具有优势。我个人认为,凡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这种复合密集型的产品,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里面都是具有不可扼制的竞争力,而且冲突是相对小的。

  孙鹏:6月当月东部地区情况好一些,实际使用外资只下降了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下降27.3%、西部地区下降12.9%,所以中部、西部降的幅度比东部要大。由于外资在中国的地区分布是不均衡的,80%以上的外资都聚集在中国的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下降幅度减缓,对整个外资影响比较大。

  关于主要国别新增的投资,这些投资都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其中既有对新设立的企业的投资,也有对原有企业增资。我们公布的所有数据都包括这两部分,随着外资不断扩大,老企业增资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之前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透露过为了扩大外资规模,商务部会同有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一些支持政策,请问这个政策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出台?涉及的内容和方向能否透露一下?

  孙鹏:正如您所说,我们部新闻发言人在此前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介绍过,为了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商务部会同有关政府部门要研究一些支持政策,但是目前为止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所以具体内容还不太方便对外公布,时间也还没有明确,但是这个工作一直在积极的推进当中。

  人民网记者:请问张司长,机电产品的出口已经占到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您认为这种情况今后还会持续吗?刚才你提到70%的退税,有可能实现100%的全额退税吗?你刚才提到如何应对外部,那么内部调结构会有什么样的措施?第二个关于外资的问题,请问孙司长,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这几个方面,国家都出台了很多鼓励的政策,无论是全部的出口还是机电产品的出口,还是加工贸易,外资都是占大部分的,所以我们出台的这些促增长政策,是不是说外资从这些政策中受益更多呢?中国曾经一再表示将进一步放开外资的审批,但是也有一些担忧,如果我们放开,是不是会导致一些热钱的流入更容易。因为现在我们需要保证外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吸收外资的质和量的矛盾可能会比以往更加突出,在稳定规模的同时,如何保证外资流入的质量呢?

  张骥:机电产品占半壁江山持续十多年了,而且现在稳中有升,这反映我们国力在提高、机电产品水平实力也在提升,应该说是一个方向。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机电产品的占比在55%或者更高,日本出口结构当中机电产品占70%以上,而且已经持续了20多年了,最高年份达到85%。所以,我们向城镇化、工业化迈进,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过程当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外贸结构的调整,机电产品占比的提升。所以,无论是内在动力还是国际经验都表明,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空间,还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从目前的产业实力、规模甚至包括产能过剩的情况看也有这种必要性。

  如何应对是我们目前最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外贸要转变增长方式,要结构性调整,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是夯实我们的微观基础。在企业资质方面,应该适当做一些调整。我们现在正在对一些技术含量高、与生命财产安全有关联的特殊产品的经营主体做适当调整,包括汽车、摩托车、铁路机车等。我们还要支持企业大力培育营销网络。另外,要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我们觉得惟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我们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持续发展。

  孙鹏:刚才你提到在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进出口中,外资的确占了较大比重,看来你对外资的情况比较熟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同时也按照中国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要求,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各类企业,越来越多采取同样的政策,不会再按照所有制不同,制定不同的政策。外商投资企业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对其颁发的是中国的营业执照,它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都有公平平等的发展机会,这是未来政策的趋势,只要是中国企业,只要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家相应的政策都会享受。

  第二个问题谈到外资审批的放开,实际上放开并不一定很准确,最近商务部对审批权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主要是把审批权下放给了地方,由地方负责更多的审核工作,但是审核标准并没有改变,只是执行部门发生了变化,因此这样一个变化在市场准入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在稳定扩大吸收外资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刚才你提到了质和量的关系,我提到的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量,而应该是有质的量,能够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质的外资的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应该稳定和扩大。但是光有质没有量也不会对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稳定扩大吸收外资,既包括量的内容,也包括质的内容。从管理上来说,政府行政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从要从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化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服务,要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好的话,你所担心的一些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沈丹阳:非常感谢两位司长,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

  2009年7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姚坚: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各位通报今年上半年商务工作有关情况。今年以来,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扩内需、稳外需政策作用下,尽管进出口还在下降,但我在主要出口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出现向好迹象,国内市场销售保持较快增长。详细

  当前商务形势系列述评之六充分发挥吸收外资对保增长的积极作用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

  自2008年10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7个月下降,这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吸收外资首次全面下降。今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41家,实际使用外资276.7亿美元,同别分别下降34.2%和21%。尽管今年前3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度出现降幅逐月收窄现象,但到4月份,月度实际使用外资降幅再度回到22.5%。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吸收外资情况短期内实现恢复性增长有一定难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