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体育官网登录:井下物料转运效率再升级!揭秘可移动刮板转载机机头链轮组件的“革命性”设计提升
来源:开云体育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5-08-21 18:54:28
开云体育注册:
可移动刮板转载机主要使用在于井田开拓临时物料转载,作为临时转载点,与井下主运或巷道带式输送机搭接起转载作用,也可用于开联络巷、功能硐室、开切眼作业。可移动刮板转载机采用轮式被动牵引方式移动,布置灵活、智能化程度高、运量大且结构可靠,解决了传统输送带转载机移动行走困难、运输爬坡角度小、重载启动差等问题,为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起到了安全智能、低碳绿色、降本增效的作用。
文章来源:《智能矿山》2025年第7期“革新·改造:中国煤科优秀QC成果专栏”
第一作者:郑晓锋,主要是做煤矿掘进及辅助作业装备的相关研究工作。E-mail:
作者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引用格式:郑晓锋,周凯,刘敏. 可移动刮板转载机机头链轮组件设计提升[J].智能矿山,2025,6(7):72-77.
可移动刮板转载机的运输单元采用单侧电机+减速器方式驱动,通过机头链轮组件带动刮板在运输槽内往复回转运行,实现物料转载输送和分配,机头链轮组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整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2024年首批次10台可移动刮板转载机交付矿方使用,出现机头链轮组件频繁损坏的现象,同一部件累计反馈质量上的问题20余次,重点解决井下一线机头链轮组件存在的明显问题。确定QC课题为可移动刮板转载机机头链轮组件设计提升。本批次设备主要使用在于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的哈拉沟煤矿、石圪台煤矿、补连塔煤矿等10座煤矿。QC小组统计分析2024年设备使用期间现场调查反馈的主要故障信息见表1。
分析表明机头链轮组件故障发生率与实际应用工况条件关系紧密,开拓岩巷阶段转载运送过程中泥岩对链轮、链条磨损较大,故障发生率较高;转载运送过程中夹矸较多,故障发生率次之;煤巷运输,故障发生率最小。为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同时不影响整机性能,确定解决方案为提升机头链轮组件性能。
QC小组根据煤矿用户地质条件,改进驱动链轮材质和加工工艺、提升整体耐磨性能,并优化可移动式刮板转载机机头链轮组件机构。将改进后机头链轮组件交付用户更换使用,并按照性能监测试验方案记录、观测,QC课题设定了2个目标。
(1)改进链轮轴结构,由整体轴设计为分体轴,故障率高发部位轴承端拆装更方便快捷,井下更换效率提高30%。
(2)优化机头链轮组件材质,提升整体强度和耐磨性能,使机头链轮组件整体常规使用的寿命提升20%。
根据故障数据统计信息,QC小组深入一线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总结出5个方面的故障发生原因。
(1)机头链轮组件故障大多分布在于夹矸较多或煤-岩巷道工况下的物料运输,且故障发生频率较高,极端工况常规使用的寿命仅为1~2个月,改进前机头链轮组件L型矩阵分析见表2。
(2)机头链轮组件故障初次主要体现为轴承失效,因端部浮封套与机架频繁磨损使迷宫密封失效,导致煤泥等杂质进入轴承腔,引发驱动轴倾斜、链轮轮齿断裂、刮板链断裂等系列后续故障,机头链轮组件故障演化如图2所示。
(a)驱动链轮外轮齿:在实验室检验同批次链轮,链轮外观尺寸契合设计要求,链轮实际破断力561.16 kN(满足设计指标500.5 kN),驱动链轮外轮齿硬度HB310,满足设计指标(HB280~320),链轮原材料性能参数符合标准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磨损严重,造成驱动链轮外轮齿断裂失效如图3所示。
(b)驱动链轮内花键:观察故障链轮发现,部分链轮磨损失效位置发生于两侧端口区域,花键在周期性冲击过程中受剪切力的作用造成微观裂纹,使用的过程中在刮板链的牵引力或别卡冲击力的作用下裂纹扩展,造成驱动链轮外轮齿断裂失效,驱动链轮内花键断裂失效如图4所示。
出现以上故障主要因为驱动链轮设计强度不够,且轮齿受不均匀冲击力反复作用发生断裂,链轮轴及链轮花键强度不够,经磨损花键键齿被磨平失效,造成刮板链跳链运输不平稳的现象发生。
(3)各使用矿方均反映在井下有限空间内,机头链轮组件的拆装、更换过程费时费力,效率较低。改进前机头链轮组件(整体式)主要由驱动轴、驱动链轮、隔离套、轴承座(内置单轴承)、浮封套等部分所组成,一般布置于卸料部尾端,驱动轴右侧安装于减速器内,左侧支撑并安装于轴承座内,改进前机头链轮组件(整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
通过分析可知,机头链轮组件在减速器驱动下非常快速地旋转,但由于左侧轴端与单轴承重合距离较短仅为51 mm,轴端支撑力不足,易引起驱动轴左端旋转不同心,带动浮封座与机架发生磨损,破坏间隙密封并导致轴承腔进入杂质,引发链轮轮齿断裂、刮板链轴断裂等问题。
QC小组经过勘察返修的机头链轮组件实物,统计出机头链轮组件出现故障的末端因素并综合分析,机头链轮组件故障缘由分析如图6所示。
通过全面分析,可移动式刮板转载机作为临时转载点,与井下主运或巷道带式输送机搭接起转载作用,按照正常要求每日连续上班时间应小于16~18 h,但在极端工况下24 h连续运转且用于煤-岩巷工况时,需通过改进驱动链轮的材料及加工工艺,造成驱动链轮磨损及断裂的原因为驱动链轮材质不满足极端工况使用上的要求,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的原因,末端根本原因“5W1H”清单见表3。
(a)出厂的原材料两端表面较硬,在冲压过程中受冲击力的作用造成微观裂纹,驱动链轮经热处理后裂纹加深,不进行探伤无法确认驱动链轮裂纹。
(b)驱动链轮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受牵引力的作用下,驱动链轮受拉力后出现断裂。
(c)设备在运行瞬间卡顿,设备输出的转矩超过链条极限拉力,造成轮齿剪切断裂的现象。
(1)分体式设计机头链轮组件,右侧驱动轴左侧与减速器连接,右侧小轴安装于轴承座内,中轴和左右链轮通过花键连接,改进后机头链轮组件(分体式)如图7所示。当轴承端出现故障时,可打开半盖单独将轴承座拆装,针对性更换损坏部件其他绝大部分结构保持不变,提高了井下维修效率。
(2)在分体式机头链轮组件结构基础上,将单轴承座优化为双轴承座,内部安装2组SKF轴承,有效延长小轴支撑距离,增强其选装稳定性。在机头链轮组件非常快速地旋转的情况下,分体轴将会从始至终保持同心,避免浮封座与机架磨损,提高设备对井下负责工况的适应性,改进后机头链轮组件(分体式+双轴承)如图8所示。
(3)升级优化机头链轮组件主要结构材质化,提高其整体强度和耐磨性能,逐渐增强其适应复杂工况的能力,改后机头链轮组件L型矩阵分析见表4。
通过优化、提升关键元件驱动轴、驱动链轮、浮封套主要从硬度、材料、结构,改进后的机头链轮组件转载半煤岩物料、夹矸较多的时候,每天工作16~18 h,持续工作30天工况条件下各元件应用效果良好。
统计煤巷、半煤岩(夹矸)、岩巷不同应用工况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改进型机头链轮组件平均寿命得到提高,寿命提升率均20%,改进前后机头链轮组件常规使用的寿命对比如图9所示,完成本课题预期考核目标。
统计地面、井下拆装效率,改进型机头链轮组件拆装、维修更换时间均缩短,拆装更换效率均30%,改进前后机头链轮组件拆装时间对比如图10所示,完成本课题预期考核目标。
2024年10月30日前,改进后的机头链轮组件已全部到矿完成更换,到目前为止各矿均未反馈相关故障信息,运行良好,机头链轮组件设计提升后成功应用如图11所示,在使用户得到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QC课题的设定目标。
(1)及时了解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积极正视矿方后期可能反馈的各类有关问题,做到解决方案快速响应。
(2)持续加强产品外协加工、装配过程的质量管控,运用本次QC活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同种类型的产品以改进和优化。
(3)继续围绕产品不断赋能、改造、创新来开展活动,把产品做精、做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通过对可移动刮板转载机机头链轮组件的设计提升,成功解决了设备在井下工况中频繁损坏的问题。将驱动轴由整体式改为分体式并优化为双轴承座结构,同时升级核心部件材质,使组件常规使用的寿命提升20%,井下拆装效率提高30%,适应煤巷、半煤岩巷等复杂工况,改进后的设备运行稳定,提升了井下物料转运效率。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关于召开2025智慧矿山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新疆)暨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智能矿山》理事会、特约编辑年会的通知
行业聚焦┃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成果发布暨选煤厂智能化建设论坛顺利召开
新书订阅 ┃《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年)》(王国法,刘峰 主编)